2025年4月26日,深圳市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党支部与上海科技馆交流科传党支部、藏品保护研究党支部、自然博物馆展教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库房参访等环节,深化党建与生态保护业务融合,赋能一线巡护员队伍建设。
上海科技馆交流科传党支部临时负责人宋娴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此次共建是党建引领业务的创新实践。双方将以党组织为纽带,推动生态保护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协作’,让党建资源转化为科研科普的驱动力。”桃花源基金会财务经理张倩代表基金会致谢:“我们带着‘守护绿水青山’的初心而来,期待通过党建联建,向博物馆党支部学习,以党建为纽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定能凝聚更大的守护自然的力量。”
以“匠心”传技艺,党建赋能一线守护
活动首站,上海工匠、上海科技馆资深标本制作师单鹍围绕“如果标本会说话”主题开展讲座。他系统阐释了标本分类标准、科研级制作流程及创新工艺技术。同时,巡护员们就野外工作中遇到的标本处理、保存等难题与专家展开探讨。
双方明确让党旗飘扬在生态科研一线,结合党组织提出的“技术下沉一线”目标,在标本的技术指导、一线实践方面达成共识,为后续党建联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以“共建”促协同,党建搭桥共谋创新
座谈会上,双方党支部在党组织引领下达成战略共识:
· 技术共研,组建“党员科研先锋队”:上海自然博物馆依托生物多样性专家团队,以党员带头攻关破解技术转化难题,计划深入桃花源保护地开展联合科考行动,推动实验室技术与野外实践深度对接;
· 科普共创,依托党组织资源整合优势:以双方合作的老河沟自然展厅为试点,探索利用科技的加持,共同推动AR技术与一线巡护融合,打造“一线保护地+城市科普空间”的数字化联动模式,实现党建资源与自然教育双向赋能。
以“库房”见历史,赓续守护使命
活动期间,巡护员们走进自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库房,近距离观摩动物标本。部分动物是巡护员在保护地常见的,但从未近距离观察过的。巡护员都细细观察,研究标本羽毛、骨骼,和上海自然博物馆专业人士进行深度的交流。希望通过党建联建,让一线工作者从博物馆的“幕后”汲取力量,将科研严谨性融入日常巡护,将博物馆党员坚守的“匠人精神”转化为巡护工作的质量标杆。
以“足迹”拓未来,共绘生态蓝图
活动尾声,全体成员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常设展区,从生命演化历程中深化生态保护使命感。双方一致表示,将以党支部共建为纽带,在物种研究、自然教育、公众科普等领域深化合作,持续探索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