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党建工作总结会

1737336057580464.png


2025年1月10日,深圳市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党建工作总结会。会议回顾了全年党建工作,2024年,桃花源基金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员素质。

- 组织专题学习:全年共组织党员线上线下学习15次,重点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 健全组织机构:完成了桃花源新一届党支部换届选举,王德智任党支部书记、同时王德智也是基金会改选的秘书长,实现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党组织负责人的交叉任职,促进党建与会建深度融合。

 - 规范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2次,支委会1次,党小组会12次,上党课4次,确保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

 - 发展新党员: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发展新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鼓励党员加入保护地当地的党组织。

 

三.  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升工作实效。

1)运用新媒体平台:利用桃花源基金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党建动态,开展线上学习,拓宽党员学习渠道。

2)开展特色党建活动,提升凝聚力

- 老河沟生态导赏员党支部成立:2024年4月,桃花源老河沟保护地生态导赏员党支部正式成立。党支部成立后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活动5次。尤其是在今年汛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抗洪救灾,协助村民安全撤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导赏员党支部的成立不仅提升了了保护地和周边社区的党建工作水平,还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 党的优良传统引领山野精神:2024年7月,组织党员和团队的骨干成员,深入学习党的优良传统,集合实际保护工作的实践,总结出桃花源的“山野精神”,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 青少年省级示范活动:2024年7月,团安徽省委在桃花源九龙峰举办了青少年省级示范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互动体验等形式,增强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 和理事单位开展联合党建活动:2024年9月,桃花源基金会与理事单位鹏瑞基金会党支部、金活党支部联合举办的党建活动在深圳湾1号圆满落幕。在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联合委员会的指导下,这次活动深入学习了“党建引领”的内涵,认识到党建引领在社会组织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还增进了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9月26日下午,桃花源太阳坪保护中心巡护员杨飞、魏文选受邀参加神农架国家公园老君山管理处与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联合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

 

四,党建引领基金会业务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1)生态振兴

桃花源基金会致力于在管理的自然保护地中,逐步发现和排除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健康。这不仅为地方发展提供了生态环境的安全保障,而且将独特的自然资源转变为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人才振兴

基金会引入具有自然保护和社区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深入保护地和周边社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持续走访群众,发动并引导群众参与保护行动。同时,通过生态旅游所需技能的培训,培养本地人才,陪伴他们成长,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3)组织振兴

在培养本地人才的过程中,基金会引导有积极性和领导力的人才组成自我管理的组织,对于条件成熟的情况,推动成立“党支部”,确保本地人才能够有序、健康地发展,提升社区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4)产业振兴

结合生态振兴的资源、人才振兴的基础和组织振兴的保障,桃花源基金会推动以自然教育、野生动植物探访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同时,辅以乡村生活和文化体验,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打造一个完整和健康的产业发展空间。

5)文化振兴

通过与群众的持续交流和走访,基金会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的理念,并通过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际好处。这种实践逐步培养了群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形成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通过上述措施,桃花源基金会探索的乡村振兴模式体现了党建引领下的全面发展策略,将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生态、人才、组织、产业和文化振兴的有机统一。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而且通过人才培养、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文化振兴,增强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以下是各保护地社区工作具体数据:

老河沟保护地

2024年老河沟保护地全年社区访谈740次,访谈村民516户,4825.6小时,培训社区生态导赏员188人次,导赏员带队入区1953次,累计接待游客12244人,导赏员获得直接收入超过30万元。

2024年和高村乡共建3个蜂场,20户蜂农生产蜂蜜22000斤,产值超过100万元。在老河沟保护地周边还支持支持福寿,新驿两个社区保护地,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支持福寿开发保护小区建立生态体验线路,全年组织自然教育团队活动7次,超过100人次。

 

九龙峰保护地

2024年九龙峰全年社区访谈1573次,访谈时长3271.8小时,书写社区访谈日志632篇。

九龙峰通过多种创新举措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保护,鼓励社区自发组织广场舞团,在进入保护区的重要路口每天跳舞,以群众的力量监督意图进入保护区盗猎的不法分子。和腾讯集团合作,接待五期腾讯员工志愿者参访,五期活动引入150余名腾讯志愿者,带动上岭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腾讯党办还派出两名生态体验官帮助社区村委完善省他体验产品。

 

雪岭保护地

2024年雪岭在保护地内及周边四个行政村共21个自然村,开展社区工作,走访社区村民1746.7小时,走访村民970户次。针对保护地周边社区老龄化严重的情况,2024年保护中心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覆盖保护地附近5个自然村,组织社区活动15次,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理发、修理电器等志愿服务161人次,解决老人日常生活小问题。引进理事单位健康元上市公司为社区老人捐赠慢性病药品,覆盖周边村民约200人次,解决老人就医麻烦的问题。

雪岭保护中心还和江山市红十字应急救援中心成立桃花源雪岭分队,参与冲锋舟使用、绳索、救援培训5次,协助廿八都镇做好保护地内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八月林保护地

八月林保护地全年社区访谈483次,走访村民483户,社区走访村民2604.4小时,今年八月林保护地推动入区共管召集人组织了本地村民历史上第一次彝族火把节,带动周边社区3个自然村50多名村民自发参与表演节目,共计600多人参与活动。

为了缓解野生动物肇事的问题,今年八月林保护地在社区周边象鼻村两个村民组开展了野猪防范低压电围栏试点,并提供3台机器用于试点,共有34户村民参与其中,村民对于试点效果非常认同。2025年象鼻村委会将出资提供10台机器用于野生动物破坏庄稼的防范,覆盖更多的村民。

今年八月林保护地组织社区8名彝族妇女外出学习彝绣课程及参与相关培训,通过保护地自然教育活动以及生产彝绣文创品帮助社区村民增收4000元。

 

太阳坪保护地

太阳坪保护地全年入户访谈596次,撰写596篇访谈日志,访谈合计4069.5小时。

今年太阳坪和西坡村陈家峪和连天坪2个社12户养牛户达成协议,在6-10月半年中,同意他们的60头牛在保护地指定区域放牧,按半年1000元/头牛的饲料成本折算成经济效益,给这12户老百姓增加了60000元的经济收益;传统上,保护地内有2户人养殖中华蜜蜂,今年天气较好,这两户共收获蜂蜜7000斤,按神农架当地最低市场价预估,合计给他们带来350000元的经济收益;协助长坊村护鱼,不但在盗捕鱼高峰期的6-10月共26周共投入208个工时协助护鱼,还支持了村里20000元钱奖励在今年护鱼工作中表现好的村民,合计有15位村民收益。

 

五. 坚持持续自我革新,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进步。

 与会人员总结过去一年党建工作,也提出未来工作一个重要改进点。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工作作风。未来的一年桃花源党支部将带领团队用好这个武器和工具,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团队成长。

1)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团队成员更加开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团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发现问题并改进。

3)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责任感。

4)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5)在一个鼓励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化环境中,员工更敢于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了也愿意分享经验教训,促进新思想和新方法的产生。

 2025年第一次党支部会议明确了方向、部署了任务。新的一年团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将会议精神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每一位党员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在各自的岗位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检验我们的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