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N

2015年4月10日,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

作为年轻的NGO,桃花源一步步踏实前进。5年来,我们受政府委托管理了5块自然保护地,和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了51块公益保护地的建立。我们建设城市自然中心,致力让自然成为生活,超过10万人在线下体验了自然教育的乐趣;我们发起了非洲和中国的巡护员奖,为坚持守护在一线的巡护员,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我们发起蓝色倡议海洋专项为全球的海洋保护贡献力量……

2015—2020,桃花源一直是坚定的开拓者、是信念的捍卫者、是自然的拥护者。

我们向上生长,坚持守护。

保护地

老河沟
公益保护地

位置和面积: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110平方公里

特 点:

平武县是著名的大熊猫之乡,老河沟是我国第一例由民间公益机构推动成立并实施管理的自然保护区

背 景: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老河沟”)是中国第一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老河沟过去是一个国有林场。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叫停了区内所有的采伐经营活动,国有林场面临保护和发展。

2011年9月,多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共同发起成立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现更名为四川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持续为保护区提供资金支持,并于2012年由基金会与平武县政府签订了50年委托管理协议,获得老河沟的保护管理权,2013年,老河沟获批成立县级保护区。2014年,成立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吸收当地林产公司职工,作为在地管理机构,推动实现保护地的本地化长期管理。

策 略: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坚持科学保护与社区发展并重,探索了一条可持续运营之路。

科学保护方面:

老河沟成立之初,中心就联合多个科研院所、高校的各个动植物门类的研究专家,对老河沟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详实的本底调查,形成动植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并筛选出8个主要保护对象(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山地溪流生态系统、常绿及次生阔叶林、森林有蹄类、亚洲金猫等大中型食肉类、川金丝猴、高山灌丛及草甸),分析了保护对象的主要威胁因素(偷猎下套等、捕鱼等),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资源保护及科研监测工作。

进 展:

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进行内部管理调整:理清了保护中心、保护站、管理部门的责权利;中层管理人员下驻站点充实基层。
优化监测巡护路线,提高团队数据处理能力,及时处理监测数据并根据结果调整巡护安排。截至2018年8月底,当年共监测巡护1212公里、281人次;收缴清理猎套35个,阻止砍柴2人,劝返游客181车次。此外,野生动物遇见率明显提高。
将社区工作纳入保护站的工作,加深保护区与各社区关系。截至2018年8月底,共进行社区访问179人次,访问了139户。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一次、农民技术交流和学习两次。
扩大保护区扩展区,把周边社区全部纳入扩展区工作,将周边3个村纳入了联合巡护。
在新驿村和福寿村进行了社区保护的前期调查和动员,新驿村的保护成绩斐然,目前正推动新驿村将新驿沟4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社区保护地。
老河沟酒庄进行公司化改革,定制农业将真正接受市场考验;后勤管理等支持性部门重归保护区管理。
川金丝猴
勺鸡
大熊猫

保护地

八月林
公益保护地

位置和面积: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102平方公里

特 点:

是小凉山大熊猫种群历史分布区,也是羚牛、四川山鹧鸪、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地,目前是由县级自然保护区委托民间公益机构管理。

背 景:

八月林自然保护区占地102.34平方公里,紧邻彝族社区林丰村,距离保护区2公里。八月林以山地溪流生态系统为主,是小凉山大熊猫种群及其伴生物种的迁徒廊道。

2006年,八月林就建立了大熊猫保护区,但是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的缺乏,保护效果一直不理想,很多保护物种的数量仍逐渐减少。

在经过一系列调研之后,2014年,金口河区政府决定将八月林委托给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管理,将移植老河沟保护区的成功经验。中国TNC的专家受邀为保护区提供科学指导。

进 展:

巩固原有保护成果,对采药、放牧进行严格管控,开始网格化监测。采药季节共进入916人、443辆摩托,全部做到入区登记、当天返回。开展巡护工作242人次,巡护里程约289公里。
为优化严格管理挖药、放牧后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保护中心向林丰村捐赠玩具和书籍,支持10户贫困户养蜂,并帮助村上修了三座桥。同时,支持社区采茶收购,采收茶叶5000斤,收购金额35万,105户村民受益。
招聘新巡护队员,进行能力培训,实现新老交替。
与金口河区政府达成协议,理顺管理关系,将八月林保护区区域内的管理全部交给八月林保护中心,林场的管护站撤出。目前正在进行工作交接和后续人员安置。
为强化保护区范围内社区集体林部分的管理,目前正在跟地方政府和社区合作,筹建共管委员会,发动社区参与到保护中来。
小熊猫 黑熊
白腹锦鸡

保护地

向海
公益保护地

位置和面积: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地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松嫩平原区内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054平方公里,桃花源受委托管理面积175平方公里。

特 点:

国家级保护区委托(部分委托)民间公益机构管理。

背景:

向海是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迁徙途中的补给站,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鸟类已记录达17目53科132属293种,其中1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上仅有的近2000只丹顶鹤最多时有200多只在这里繁衍生息。景观类型丰富,垄状沙丘与垄间洼地交错相间排列,形成了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苇荡、湖泊水域四大自然生境景观。然而,向海目前的保护状况堪忧,自然资源退化严重,一是因为保护区面积巨大,保护投入不足;二是土地权属复杂,区内存在大量生产活动,给保护管理造成极大困难。

2015年开始,在吉林省政府的支持下,通榆县人民政府启动核心区的移民搬迁工程,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将核心区内的农户和耕地彻底转移到保护区以外。通榆县政府、向海保护区管理局、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签订三方协议,将保护区内175平方公里核心区交由桃花源实施保护行动、由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局共同监督,协议期限30年。

为了实施向海保护地的管理工作,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资助成立通榆想向海生态保护中心。2017年1月份在通榆县民政局注册成功,为民办非企业组织。

进 展:

截止到2018年12月份,整个团队共12人,其中10人来自周边村屯的老百姓。
经历2年保护工作的开展,离开向海10年之久的丹顶鹤,在2018年重新回到向海湿地繁殖。
从2017年4月份到2018年12月份,共巡护81621.6km 里程,在向海保护区管理局的执法支持下处理894起违法事件。
从2017年7月份开始,跟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了全年日常巡护+行政执法的模式制止保护地内的违法事件
从2017年10月份开始,全年跟向海森林公安进行联合反盗猎行为。目前已经联合处理18起野生动物刑事案件。

保护地

九龙峰
公益保护地

黑麂 娃娃鱼

位置和面积:

黄山市黄山区,40平方公里。

特 点:

省级自然保护区委托民间公益机构管理。

背 景:

黄山九龙峰保护地(含洋湖保护地)位于黄山风景区西部,面积40平方公里。包括黄山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和洋湖保护地。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等5种。保护区内可以发现濒临灭绝的中国野生穿山甲、野生大鲵、金头闭壳龟等物种,另有安徽省重点保护动物50种,国家“三有”野生动物190种(含昆虫类5种)。洋湖保护地是蚂蚁森林的第一个保护地,上线8天得到全国160多万网友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保护区内人为活动频繁,盗猎盗伐时有发生,保护区周边天然林破碎化严重。社区居民很大程度上依赖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采茶、草药、捕猎等)。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盗采盗伐和偷猎事件仍时有发生。在流经保护区的溪流里也有非法捕鱼的现象,包括使用明令禁止的药鱼、电鱼的情况。

2018年3月,桃花源基金会与黄山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获得九龙峰保护地50年委托管理权。安徽当地环保组织绿满江淮在与桃花源基金会合作成立了黄山市黄山区绿满江淮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保护区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进 展:

2018年6月,桃花源与黄山区正式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公益保护地正式挂牌。
已组建12人保护团队,完善三级巡护体系,建立两个检查站,年巡护里程2348.05公里。
桃花源理事牵头成立社会企业千鸟谷公司,企业盈利将全部资助九龙峰保护地作为保护资金。千鸟谷依托当地生态资源,支持九龙峰周边社区开展生态农产品的开发,并支持当地社区成立“黄山市上贤悦民宿旅游专业合作社”,运营两年来,为11户村民明年每户增收超过1万元。

保护地

太阳坪
公益保护地

位置和面积: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宋洛乡 85平方公里。

特 点:

国有林场委托民间机构管理,建立一个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相互协同的自然资源保护地。

背 景:

神农架林区政府将85平方公里的国有林委托给桃花源基金会进行管理,区域内的主要保护对象为林麝、黑熊、珙桐、红豆杉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太阳坪自然资源保护地周围有6个社区,社区村民通过在保护地内挖药放牧等方式来获取收益,村民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保护中心将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识别出可持续利用资源,让周围社区在支持生态保护工作的前提下,从可持续利用资源中受益。

进 展:

2018年12月17日,神农架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注册成立。
组建了巡护员队伍,在保护地内开展巡护工作。
开展了社区反狩猎宣传,13户农户上缴了 1台电猎机器,26个兽夹,357个猎套。
推进保护地周围社区建立巡护队,村民自发管理山林。